宋代书目双璧的私家目录?
2021-05-12

宋代的藏书家与前代相比成倍增加,据《中国私家藏书史》统计,两宋藏书家700余人,是周至唐五代千年左右藏书家总和的近三倍,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达200多人。

可见宋代私家藏书是十分兴盛的。

在宋代,随着国家以文治国、重视文化知识的观念深入人心,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书籍,成了人们重要的收藏对象。藏书家中除了士大夫外,包括武将(如宋初大将杨崇勋“家中的藏书已经积累了万余卷,研究藏书竟忘记了疲倦。”

北宋后期和州管界巡检贺铸家中也有书籍万卷。南宋初抗金名将郭永知识广博,贯通古今,只要有钱就买书,家中有万卷书。以上均是武将之中藏书大家,其余的还有王希逸、岳飞等藏书均数千卷。

但宋代武将藏书者绝不仅此,在宋太祖“武将须尽读书”的号召下,武将藏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宗室、平民、隐士、僧道(《避暑录话》卷三载:道士陈景元博学多识,藏书有数万卷”;《京口耆旧传》卷四载:徽宗绍圣年间,京口祥窟寺的僧人在一起诵读千卷书,早晨和夜晚都不停歇)等,甚至还有女性藏书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性藏书家。

宋初刘式的夫人陈氏用书来教导她的学生,世号“墨庄夫人”,南宋词人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省吃俭用,收藏了万卷书。)

特点

数量大

世代相传,不断丰富

两宋的藏书家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一带

藏书家身份多样化。

私家藏书兴盛的原因

宋代统治者推行以文治国的策略,重视文化事业

科举制度使入仕与读书的联系空前密切,这时,读书不仅是贵族的消遣,也不仅局限于使部分人“明智”,更成为入仕的必要条件。

藏书的教育功能被列至首位。如:蜀州人李平家曾有田地数倾,有资产数万,他弟弟凯觑他的财产,李平就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他,从此不再经营土地,而是收聚书籍请教师教育子孙读书。

有人提醒他应该少留点资产给子孙,李平却认为读书做官后自能光耀门楣,小小的资产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两相比较当然取前者。

李平对藏书的投资最终因长子李逢于嘉裕二年(1057)中进士而获得了满意的回报。

世家大族是宋代私家藏书事业的主流,这是因为在宋代世家大族已经基本失去了魏晋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对政治文化的垄断特权,藏书是对家庭成员进行教育的必备物质,是将家族优秀素质遗传下去的重要媒介,因此藏书实际上成为这些家族在社会进行文化竞争、实际是全方位竞争的重要手段。

如:四川华阳王氏家族藏书数量很多。在王赞登第之后家族开始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育,督促他们读书向学。王覃去世后他的妻子吕氏“尽屏珠玉之饰,市书环室,亲授经义”,“不敢坠先人之绪业”。

王氏家族科举的成功无疑与其家族注重藏书和家庭教育分不开,藏书作为财产传给后世,才有了“十榜传家”、“六世词科”的盛世。

对于学术家族来说,书籍是他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雕版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和书商的活跃极大的方便了书籍的流通与收藏,

古人认为藏书比财富重要,所以才逐渐形成了藏书的传统,藏书代表的文化财富和长远的利益,已经深入人心。

私家藏书的来源

家刻:以一家之力刻印的称私宅本,以家塾名义刻印的称家塾本。家刻旨在传世,十分重视刊印质量。其内容主要涉及正经、正史和诸子文集,其地域主要在浙江、四川和福建。

抄写:当时许多藏书家都盛行抄书。北宋初苏耆“雅好观书,经史禅说,手抄者数千卷,无不尽诵”

购买:宋代随着印刷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典籍生产方式有了极大改进,典籍的数量、种类大大增加,通过人工抄写已无法大量获得图书,于是通过书肆或民间购买成为藏书家收集图书的一种方式。

有的藏书家拿自己俸禄、家中资产去购买。乃至节衣

缩食,典当衣服。

获赠:宋代晁公武其家传典籍毁于火灾,正当他感到无书可藏时,当时另一位藏书家井度将自己所收藏的五十余车典籍全部赠送,使他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体系。

生于两宋之交的郑樵,总结了当时图书采访经验和他个人的体会,写成了系统的藏书建设理论——“求书八法”,这是对宋代藏书建设实践的总结。

郑樵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

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题解》被誉为宋代私家藏书目录的双壁。

叶梦得,自号石林居士,有《叶石林书目》。

尤袤,有《遂初堂书目》传世。

宋宣献指北宋宋绶,谥号宣献。他的儿子敏求,字次道。宋朱弁《曲洧旧闻》:“宋次道的藏书都要校订很多遍,世人皆以宋代藏书为善本。”

李邯郸指北宋李淑,字献臣,著有《邯郸图书志》十卷。

宋代藏书楼

今浙江地区:义斋,藏主为邹浩,建于北宋哲宗元枯四年,位于颖昌今属浙江。

今江苏地区:葛氏草堂,葛公绰藏书之处,建于仁宗皇枯四年,位于江阴。

今四川地区:孙氏书楼,眉山今四力眉山孙氏家族藏书处,始建于唐朝嘻宗年间,几经废兴,延续至南宋末年。其藏书甚富,且历史悠久,闻名于世,以至眉山孙氏有“书楼孙氏”的美称。

今安徽地区:九华精舍,位于安徽九华山,为北宋叶息庵藏书之处。九华精舍藏书万卷。

今河南地区:经训堂,北宋中期名相韩琦首建于家乡安阳今属河南,为其家族藏书之地。其前身为万籍堂、丛书堂、经舍斋、种学斋,几经易名,于北宋后期韩忠彦一代时更名为经训堂。

其藏书散而复聚,绵绵不绝。

今山西地区:三经堂,薛球藏书之处,建于北宋仁宗、真宗时期,位于河东薛氏乐安庄内,“东曰三经堂',以藏儒、道、释之书”,今址为山西永济县。

藏书楼的种类

以藏主自身修为为主要目的的私人藏书楼

以教育子弟为主要目的的私人藏书楼

兼及乡阁、惠及乡人的私人藏书楼

以私学为主要依托而惠及更大范围的私人藏书楼

藏书楼兴盛原因

宋代发达的物质文明为私人藏书这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弘扬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此外,宋代私人藏书楼的兴盛尚有教育发展、统治政策宽松以及印刷技术发展三方面的原因。

藏书楼衰落原因

火灾是宋代私人藏书楼的一大隐忧。除火灾而外,战乱则是威胁私人藏书楼生存的另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私人藏书楼的命运亦与藏主的子孙密切相关。

藏主身后,其子孙不善守,亦造成图书的散失、书楼的衰败。

宋代私家藏书事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宋代知识分子人数增加,文化繁荣发展

刊刻书籍的事业兴盛繁荣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