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怎么称呼妻子?
2021-02-19

为什么中国人管妻子叫太太、内人?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男人配偶的意思,现存文献中,“妻”最早见于《易·系辞》:“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在古代,妻子一词指的是妻与子(孩子),由于后来误用,今天普通话的“妻子”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然而,在古代,“妻”并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

可见在古代,天子、诸侯、大夫的妻子那时是不称为妻子的,而是各有尊称,只有贫民百姓的配偶才称为妻。历史上对妻子的叫法有很多,而且含义都稍微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对妻子的不同叫法。

太太

民国盛行称妻子为“太太”,其实太太这个称呼,也有其历史渊源。“太太”一词源自“周朝三太”,即太姜、太妊、太姒。这三位妻子都非常伟大,分别是周朝八百年江山开基创业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历、文王的妻子。

婆媳三代,个个诚庄恭敬,行为处处合于道德规范。“三太”母仪天下,施化家国,为天下女子所效法,后世便尊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希望自家妻子的贤德可比这三位国母。

夫人

是一个称谓,可以指:妻子,尤其是对别人的妻子的尊称;也可以是对已婚女性的尊称。例如:尊夫人(没有尊太太这个词,太太是一般称呼);

对已婚女性的尊称,如:许穆夫人。

夫人本是周天子的侧室或诸侯正妻的位号。《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有嫔,有世妇,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汉时皇帝正室称皇后,妾室皆称夫人,以后各代又有所不同。明清两朝的后宫编制皆无夫人的位号,夫人一号仅作为命妇及宫廷女官的封号,有众多皇帝乳母获封夫人的实例存在。

汉代以后,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可称为夫人,后历代所说的“封妻荫子”中的“封妻”便是一些官员给母亲或妻子加封。

后来延伸到一般人的妻子也以此称呼。可其实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妇女才能用这一称呼。

内人

内人可以指: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同“内子”。读书人最爱用这一称呼,内人即屋内之人。

历史上,内人也为中国宫廷女官的位号。唐朝时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也称为内人。

娘子

“子”为对女性或者圣人的尊称,如“女子”。而“娘”在古代并不单纯指“母亲”,古代对女子称呼习惯为“…娘”,例如“姑娘”,“大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娘”也代表了女性,固而演化为“娘子”一词。而“娘子”也并不是“内人”或者现代词汇“老婆”的专用名词,古人称呼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为“姑娘”,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子则称为“娘子”,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女人称为“大娘”。

古人谦卑的性格造就了对妻子的称呼,故而古代直呼妻子时,用和其他女性相同的称呼,称为“娘子”,而向外人介绍妻子时则称:“贱内”、“贱妻”。

所以,娘子并不是称呼妻子的专有名词。

梓童

梓童(拼音:zǐtóng),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

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这个称呼见于帝王家,一般是皇帝称呼皇后。

据说此称呼还与卫子夫有关。相传,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后便有帝称后为“梓童”的说法。

梓为木中之贵者,在古代古人就以梓为有子之意。古代讲究多子多福,皇家更是对子嗣相当看重,皇后也逃脱不了古代女子母以子贵的惯例。

皇后母仪天下,故只有皇后才能称之为梓童。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