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6年,契丹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立国,国号契丹。946年,契丹兵南下灭后晋,947年,正式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
125年,辽为金所灭。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历时210年。
黄釉葫芦式执壶
本文所说的辽瓷,是指我国东北地区在辽割据时期设窑烧造的硬质日用瓷器和单色釉、三彩釉陶器以及色釉砖瓦等,它不包括从中原输入的瓷器和辽朝所烧造的陶器及一般砖瓦等辽代陶瓷在辽朝手工业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釉划花提梁壶
辽的设窑烧造陶瓷器皿,大约始于辽太宗朝,烧制陶瓷的造型,既有契丹形式,又有中原形式,这是因为辽国实际上是以契丹人为主要统治阶级的多民族地方政权,农业区居民和官手工业工匠又主要是汉人和汉化很深的渤海人。
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辽朝烧制的陶瓷造型。
白釉刻花莲瓣纹壶
属于中原形式的陶瓷制品,有日常生活用具的杯、碗、缽盘、碟、盒、盆、盂、壶、瓶、罐、盏托、渣斗、瓮、缸等,还有文具砚台、水盂和玩具棋子、瓷笛、小人、小兽等。
大多数是白釉瓷器,也有少量的黑釉、茶末绿釉、绿釉瓷器和黄釉、绿釉、三彩釉陶器。
三彩凸花圆盘
鸡冠壶:来源于皮囊,皮囊壶唐代河北邢窑即有制作,辽的鸡冠壶,有单孔、双孔、环梁、横梁诸式,因单孔式鸡冠壶的单孔在鸡冠状内,故名鸡冠壶。
白釉鸡冠壶
器身有扁有圆,有仿皮囊缝合针脚纹,或饰以贴堆的皮条及带扣,在断代上一般多以壶身保留皮囊多白釉、黄釉次之,酱色釉和茶末绿釉为最少。
有的白瓷横梁式鸡冠壶,外底则划有“官”字款。
白釉刻花鸡冠壶
盘口长颈瓶、壶:有盘口长颈瓶、盘口长颈穿带瓶、盘口长颈注壶和执壶。盘口长颈瓶,有浅盘式盘口、立壁式盘口两种,宽肩敛腹,瓶身较肥,有的瓶身较瘦,均为白瓷制品,有的浅盘式口器底划有“官”字款。
盘口长颈穿带瓶,口作立壁式大盘口,瓶身较肥,两侧各有穿带鼻两个,有的穿带鼻之间有沟槽,多白釉器,也有绿釉的,白瓷制品者,有的外底有“官”字款。
绿釉弦纹洗口瓶
凤首瓶:器型有如伸颈敛翼矗立的凤鸟,上有花式杯口,很像凤冠,杯口下为结节状长颈,在长颈上端塑有风鸟的嘴、眼、眉、耳等,瓶身有如风身,宽肩瘦足,底足外展。
此种器形当来自西亚,曾见于高昌璧画,辽瓷制品可能是受回鹘的影响。多绿釉器,黄釉和白瓷制品则不多见。
黄釉凤首瓶
穿带扁壶:扁圆形体,上下有长方形小口和小座,两侧有沟槽和穿带鼻,器身两面印同心圆组成的星光纹饰,仅见有暗黄釉器一种。
在灰陶制品中,有器作扁圆体,正面微凸,背面较平或微凹,上有侈口长颈,下有小圆座,两侧有穿带鼻一至二个,正面印同心圆饰,尚未发现有釉的。
绿釉马镫壶
海棠花式长盘:又名八曲长盘。器作八曲海棠花冠式,平底浅身,宽平边,多印花三彩釉陶器,白瓷印花者极少,器形可能是受了突厥和回鹘的影响。
海棠花式长盘
三彩印花菱花式盘
暖盘:器作扁圆筒式,上承大盘,下连圆座,平底,圆座沿边有孔可注沸水,可使食物保温。有黄、绿釉二彩印花器和白瓷刻花器。
三彩划花龙纹盘
辽代陶瓷的装饰,属于中原形式的器物夺取法中原,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粉和施单色釉、三彩釉以及白釉绿彩、白釉划花填黑、白釉画黑花等。
三彩哨
属于契丹形式的器物,除上述各法外,最广泛流行的手法是堆线和塑贴,在器物上饰以皮条、皮扣、皮穗、皮绳、皮雕花饰等,或与划花、彩画花、白釉绿彩铁彩同时使用,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三彩刻花盘
装饰花纹纹样,有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卷草、蕉叶、草花、葡萄、水波游鱼、流云、火珠、蟠龙、飞凤、仙鹤、蝴蝶、兽面、龙首圆钱等。
三彩刻花鹭莲纹盘
其中有的用作陶瓷装饰的主要花纹,有的则用做铺助花纹,也有的既做主要花纹而又做辅助花纹的。最喜用的装饰花纹,以牡丹为主,其次是莲花、菊花和卷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