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前身?
2021-03-02

10年9月易到用车正式上线,11年底摇摇招车上线,基于LBS的移动打车应用开始百花齐放,其代表有:摇摇招车、打车助手、打车小蜜(易道)、微打车、易达打车与滴滴打车。

彼时可谓群雄并起,各种疯狂的跑马圈地此起彼伏。好景不长,到13年上半年“打车软件如何挣钱”的问题开始重视,加上政府管制的问题打车行业开始大洗牌。

此时历史舞台上重要的角色是当时几乎吃下北京市场的滴滴与盘踞江浙沪的快的:话说快的很早得到了阿里的投资,在吃透杭州市场后转战上海市场、于此同时北京战役胜利的滴滴获得了腾讯1500万美金投资后也将目光放在了上海,两者都先后达成日单过万的订单数。

之后,采用更加“低价”的大黄蜂也加入了上海市场……

2013年8月,快的、滴滴、大黄蜂都宣布自己为上海第一。期间,只要谁不补贴或者补贴力度小了,用户就会跑向另外两家。

2013年下半年,没几家打车应用能吃得消这样的烧钱速度了,大佬进场:阿里投资快的、腾讯投资滴滴,除了领头羊的两家,之后的摇摇开始淡出人们 视野、大黄蜂经过夏季战后发力广州深圳收效甚微……双寡头之势形成。

根据易观国际数据,截止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积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以54.4%占据市场份额第一,滴滴以44.9%位居第二。

两家都成立于2012年,2015年1月双方都已经过4轮融资:其中快的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融资超过8.1亿美元,都是不差钱的主。

但打补贴战可以教育市场和用户,互相的对掐其实并不理智,纯粹的打补贴战更是畸形的商业行为:两家终于2015年2月14日宣布实现战略合并,改名滴滴出行。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