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第一版)》,对列入清单的29项行政处罚事项,凡符合轻微违法情形,并及时纠正的,可不予行政处罚。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创新企业,在社保等攸关员工利益的管理上,往往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此次新冠疫情,让不少企业经营遭受严重冲击,此一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对于类似问题,显然不能简单打上违法的标签,一律从重处罚,有时也应适度灵活、人性化处理,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避免误伤企业,呵护好企业利益。
须知,保中小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创新企业也是保发展。以此而言,北京此次率先推出人力社保“白名单”,也是事关“六保”“六稳”务实之举。
事实上,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是北京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年来,北京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始终占从业人员总数80%以上。
就在今年年中,更有数据表明,北京每天产生200多个创新型企业。这对于北京的新经济发展,可谓举足轻重。而这份人力社保“白名单”,对于保障企业利益,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纵观此次“白名单”,涵盖了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就业管理、劳务派遣、社会保险等多个行政处罚事项,都是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管理不规范的高发地带。
“白名单”涉及的违法行为,情节都比较轻微,且往往情有可原。比如,“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这类违法行为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主要业务是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就业。
若这些行为并未造成实质社会危害,就对企业盲目开罚,不仅不符合执法的比例原则,也会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小冲击。
当然,为了防止“白名单”被滥用,对于免罚的适用,也设置了前置条件。比如,要求同时满足“违法行为涉及人数不超过设定标准、一年内无违反同一规定查处记录、未造成危害后果、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内改正”等情形。
如此一来,执法将更能有章可循,避免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让那些屡罚屡犯的“惯犯”,没有了可乘之机。
而且,对于拖欠工资、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也明确要保持“零容忍”态度。显而易见,部分企业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绝不意味着放纵,在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底线性问题上,在一些重大违法违规的问题上,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
在过罚相当、宽严相济的监管思维下,劳动者权益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绝不会为了追求一时的发展和繁荣,拿劳动者权益当牺牲品。
可以说,北京人力社保“白名单”的推出,兼顾了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充分体现了政策善意。
此前,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提出要推动更多具有首都特点的重大改革,也再次强调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要求。
此次发布的人力社保“白名单”,体现的也正是一种改革、创新和进取精神,不仅在依法监管的同时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也贴近北京实际,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说到底,法治社会,维护劳动者权益应当严格执法,但也要看到,惩罚并非万能,“以罚代管”的思维必须警惕,更好的执法应当是“刚柔并济”,科学遵循比例原则,让企业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为其提供容错支持和发展空间。
如此,才能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对此,北京率先推出人力社保“白名单”,无疑是一次及时、可贵又必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