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出自哪里?
2021-03-19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这句话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口号。

这个口号在“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在应考青年中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颗红心”是指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革命理想。“两手准备”一是考上全日制大学;另一种,如果考不上,则坚持自学或业余学习。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是青年的人生观在高考问题上的一个表现,而不单纯是考取与否的问题。所以,在高考中解决“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问题,树立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革命理想,无论考取与否,对一个青年的成长,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扩展资料:

20世纪50年代的其他流行语:

1、同志:

“同志”一词源于苏联,正如其字面的意思那样,它指的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当然这个志向指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无论是陌生人之间,还是彼此熟识,甚至是情侣、夫妻之间,都可以互称“同志”。

从很多当时的小说、电影里,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一句“同志”背后的丰富情感,包涵亲切、鼓励、客气等等。随着“同志”的兴起,“先生”、“小姐”、“太太”、“阁下”等流传数千年的称谓逐渐被取代。

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1年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记载了8岁小学生抓特务的事件。苏州市8岁小学生陈永康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在城墙上玩耍,一名男子拿出一些钱和一包黄粉让他放在老师桌上。

陈永康想起老师在课上讲过“反革命分子会用火药、手榴弹及杀人方法来破坏我们的工厂、学校”,于是机智地和解放军合力抓住他。

事后证实他的确是特务,黄粉就是炸药。后来,获悉此事的毛泽东为苏州小朋友陈永康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后,这句鼓励人学习和奋进的话进入教育系统,成为每间教室里、黑板上方最常出现的一句话。

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不时被提起,或印在小学生的作业本上。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