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历届毕业生中有哪些是吉安人?
2019-07-06

黄埔军官学校的创建,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与中共的支持,它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作战经验来训练干部的新型学校,因而成了国内有志革命青年倾慕和向往的地方。

我省一批进步青年,有的当时已经是大学生,他们为了学习革命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纷纷报考这所学校。

第一期,1924年4月招生。这期共招4个大队493人,其中江西籍学生44人。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在江苏办的讲武堂146名学生也随之并入军校,这些学生中的江西籍学员不包括在44人之内。

本期实际招生达639人。

这期毕业的学生,大部分留在本校教导团担任基层干部和校本部政治部政治、军训工作。萍乡的吴高林,毕业后直接安排担任第三期学生队副区队长。

当时的黄埔学生为革命精神所鼓舞,不管分配干什么,不计职位高低,不论薪水多少,大家都积极工作,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了很好的革命骨干作用。

第二期,1924年8月招生,共招450人,其中江西籍学生52人。1925年2月,学生随校军赴粤东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接着滇军军阀杨希闵和桂军军阀刘震寰发动叛乱,占领广州,学生又奉命参加平定杨、刘广州之乱,这期学生实际上课学习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

本期毕业的党员,不少参加了北伐战争。萍乡的张源健,北伐战争中加入中共,后成了赣北工农游击队的创建人;万安的肖素民入党后参加万安暴动,担任军事指挥参谋部成员之一;

余干的罗英毕业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赴苏联留学,后担任红十军军委委员,独立团政委和红军学校校长等职。

第三期,1924年12月招生,共招1224名,其中江西籍学生100名。从这期起,学生入伍期改为半年,入伍期满才能转为军官学生。

这期学生毕业后,江西有一批学员分配在步兵科、骑兵科、宣传科以及入伍生部等单位担任基层干部,还有数十人没有分配工作,不知去向。

第四期,1925年10月招生,共招2314名,其中江西籍学生152名。

这时,学校经过改制,学生的思想显得更加活跃。可是,自从“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下令学校成立黄埔同学会,拉帮结派,目的是要监视和控制学员的革命言行,削弱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在学校的影响,因而引起许多进步同学的强烈不满。

一些学生走出校园,在广州市召开同学会,公推步科五连吉安籍学员毛学离为十七人请愿团团长,要求学校当局撤消黄埔同学会组织,清除反动分子,得到学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政治部秘书聂荣臻等人的支持。

他们要求党员要“团结左派,争取中间力量,反对极端的反动势力,积极宣传的三大政策和行动”,旗帜鲜明地与学校当局作斗争。

当毛学离等人将开展反黄埔同学会行动时,被校长亲自下令开除了这17位同学的党籍和学籍。

在这期党员中,江西籍学生有22人选入政治科,中共党员、和“ 左”派占大多数。赣县的钟友千,中共党员,毕业后回江西从事农民运动,担任安福县工农运动特别指导员,赣县临时县委委员,赣州市总工会副委员长等职,不幸于广州起义战斗中牺牲;

吉安的肖韶,192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经党组织选派到黄埔学习军事,毕业后由政治大队第一队上尉队长陈奇涵带领回江西开展工作。

肖韶在赣南领导了于都暴动,创建了赣州市党组织,先后担任赣南特委委员、书记、赣东北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后因“左”倾路线被错杀。

前4期招生,共录取江西籍学员346名,遍及67个县、市,人数最多的是萍乡县43人,依次为兴国县30人,修水县22人,南昌县20人,九江县15人,万安县11人。

黄埔军校学生以广东省最多,湖南次之,江西列全国5位之前。

江西人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员的也不少,有的还是学校的主要领导。熊雄,宜丰人,1925年从苏联东方大学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

刘峙,吉安人,他不仅是军事教官,还担任校本部参谋和教导第一团营长、团长;饶来杰,南昌人,“中山舰事件”后,以两广区委特派员身份入黄埔军校担任中共的组织工作。

还有萍乡的张国焘,进贤的李世璋等人均先后担任过政治、军事教官。至于派往该校或毕业后留校担任中、下级军官、教务管理人员的则有数十人之多。

黄埔军校成立之初,由中共学生党员李之龙、周逸群等人,组织成立了一个“青年军人联合会”,旨在改造旧军人的思想品行,提高革命军人的素质。

不料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戴季陶却对此严重不满,后在他们的支持下,由国民党右派贺衷寒、缪斌为首,组织成立了一个以反对中共、反对国共合作、反对三大政策为宗旨的“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立起来,明争暗斗经常发生摩擦。

正当两个组织矛盾日益公开激化之际,江西的国民党右派段锡朋、萧淑宇与西山会议派童理璋、喻育之联手,迫不及待地在上海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与黄埔“孙文主义学会”遥相呼应,互相勾结支持,其目的就是要将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势力排挤出去。

起初,江西籍参加“孙文主义学会”的学员很少,由于“老乡”段锡朋的推波助澜,甚至暗中插手学生活动,确实起到了很坏的作用,使一些学员报名参加“孙文主义学会”,有的甚至退出“青年军人联合会”而倒向那边。

南昌的谢正帮、史宏熹,靖安的胡靖安,抚州的周复等学员,参加“孙文主义学会”后,在学校反共清党活动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宜黄的丁国屏,永新的王道,毕业后回到江西,投入段锡朋怀抱,以省党部特派员名义,在抚州、丰城等地,发动右派势力,捣毁两县党部、总工会及农民协会,镇压工农运动,造成流血事件,充当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急先锋。

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办至1930年共开办了七期,从第五期招生后,就开始在潮州设立分校,到第七期时,分校、分部已遍及南京、长沙、武昌等多处。

随着第二次东征的胜利,军校内两条道路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孙中山制定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的被篡改,国共合作的局面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以及进步学生遭到打击和监禁,受到政治迫害,政治部主任熊雄,也以煽动暴动,妄图推翻广东国民政府的罪名被李济深下令逮捕,不久被秘密杀害于广州。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