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前立旗杆有讲究吗?
2021-03-10

竖旗杆在古代很普遍,古代的衙门,私人官邸,甚至军营门前都有旗杆,只不过旗杆和旗子的数量和颜色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对于家族来说,石旗杆也不是随意可竖的,它是家族的荣耀与标志。

想要竖旗杆只有通过科举合做官。竖旗杆不光可以光耀门庭,还可以可以激励后人积极进取。

如果本家族的人若考上“进士”, 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进士第”的匾额外,还要请名工匠精选石料,制作石旗杆,竖立于家族宗庙前,以示显耀、铭念,激励后人奋发进取。

到了清朝中后期,除进士外,考上举人、贡生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石旗杆。

所以每有秀才前往省城参加乡试时,其家人就会按照体例:预先在本家族的祠堂或祖厝面前,建置两个对向模样相同的竖旗杆石座,同时雇请工匠等制作蓝杆和黄旗等,意在鼓励秀才赴考之前的雄心壮志!

秀才临赴考之前,制作完毕的旗杆、黄旗等,不得悬挂,应收藏家中,不得露面。这二根旗杆代别称为“楣”,考上了旗杆就不动了,考不上就要放倒旗杆就是倒楣。

后来“倒楣”后来就写成了“倒霉”,这就是倒霉一词最初的来历。

当高中文举人或武举人之后,其家人聘请石雕匠前来用阴文镌刻文字。例如前黄镇前黄村武解元黄开先,其右夹石板中部镌刻“清世宗雍正十年壬子科武解元”,左夹石板镌刻“黄开先立于清世宗雍正十年”。

其他的中举者依此类推。

旗杆有文旗杆和武旗杆之分,文旗杆顶部多雕成笔锋,中部多写着官名,底部旗杆石多为尖头;武旗杆顶部多为刀戟或鹰虎之状,中间只写姓或印的图案,底部旗杆石多为平头,其余部分雕刻并雕有龙凤呈祥、狮虎相争、“祥云”等吉祥图案。

文旗杆上部两个铁圈下面紧挨旗杆而箍挂一个或两个很像明朝官帽造型的斗,斗是计量粮食的器具,十“升”就是一斗,寓意为祝贺主人“官运亨通”、一次次“高升”。

若是高中举人,又高中进士,就在旗杆上的“斗”上面再箍挂一个“斗”。

秀才贡生和举人进士的也有区分,举人、进士无须垫础石,由两块稍长对称上、下各凿穿一孔的竖旗杆夹石板(底部深埋地下,两板之间垒石块至石孔下面的一段距离)而矗立砌成。

贡生则要加垫础石,且长方形垫石板必须改为圆形垫石板,垫石板在下,垫板在上,也不准在旗杆上箍挂类似官帽的斗,旗杆石有圆的(贡生)、方的,还有扁的,都有严格的规定,二品以上的官员才可用扁型的旗杆石。

当然树不树旗杆还与家庭而异,部分家庭因贫困潦倒,无力出资,再者宗族实力不强,甚至没有祠堂祖厝,就不能竖立旗杆了。

晚清时期,例贡生的增多,竖立功名旗杆的排场也加大,首先请石匠做旗杆夹、木匠做旗杆等,然后请唢呐班吹奏,最后宴请官员、嘉宾、族老、亲戚等等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